【快播报】广东省人大代表、佛山仙湖实验室研究员李光福:建氢能供应管网 破氢源短缺难题

李光福。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以省人大代表的新身份首次参加广东省人大会议,深感责任重大。”这几天,省人大代表、佛山仙湖实验室研究员李光福在参会的同时,反复斟酌、认真完善两份关于解决氢能和氨能供给问题的建议,希望建议更“接地气”。

扎根氢能领域科研一线15载,李光福广泛收集了科研人员、企业行业的心声。他说,要继续沉下心、迈开脚,紧密联系自己的研究领域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


(相关资料图)

技术攻坚降低制氢成本

两年多前,李光福入职仙湖实验室,成为广东科研队伍中的一员,攻坚电解水绿氢制备技术,主要从事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工作。

仙湖实验室也是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以氢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打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技术专业实验室副主任,李光福主管电解水研究平台的建设,完成了电解槽夹具的迭代更新与标准的电解水膜电极开发,膜电极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燃料电池技术专业实验室已可满足燃料电池和电解水高水平基础研究、膜电极新技术开发与中试量产等需求,相关产品正在多家科研院所和氢能公司推广使用。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我备受鼓舞。”李光福说,广东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很大,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燃料电池膜电极方面获得了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李光福介绍,他正努力攻坚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关键瓶颈,以提升效能、降低制氢成本,“希望不久后能和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大型电解堆系统示范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建议强化多渠道氢能供应保障

这次参会,李光福针对新能源领域中氢、氨能源的供给问题提交了两份建议。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广东已汇聚400多家氢能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

但在一线科研工作中,李光福发现,氢气的制备和运输已成为制约广东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佛山是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但氢源供应也存在短缺现象。

因此,李光福和多位来自佛山的省人大代表一起建议,建立稳定的氢能气源供应管网,解决广东氢能产业发展“痛点”。

李光福建议,立足广东氢源区域分布特征,按照“先省内联动、后省外拓展”的思路,分阶段规划建设近期、中期、远期输氢管道,加快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氢源供应体系。

例如,建设近期输氢管道方面,建议联动湛江、茂名、珠海等氢源充沛地区与其他城市氢能产业形成互补,并在广州、佛山、深圳等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多的地区适时开展区域性氢气管道运输试点。

“破解氢源供应短缺难题,还需强化多渠道氢能供应保障。”李光福建议,支持建设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制氢综合开发示范工程,探索多元化的氢能供应路径,实现多氢源、多加氢站间灵活调度。

除了氢能源,李光福还关注另一种新能源——氨能。目前,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清洁燃料只有氢气和氨气,氨作为储能介质和零碳燃料备受期待。

“然而,氨的来源已成为制约广东省零碳氨燃料技术发展应用的主要障碍。”李光福建议,在氨能源供给较为不足的地区如佛山、广州等地,建成大型储运站,同时完善广东氨能供给产业支持政策,设立专项研发基金,培养氨能专业人才,解决氨能长时间、长距离与大规模储运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其安全性与经济性。

文/南方日报记者马立敏

关键词: 燃料电池 人大代表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