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条: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千年陶都跨界融合 打造文创产业生态圈
2月20日,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闯新路开新局——高质量发展在一线”报道团队走进位于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佛山市陶创园项目建设现场,只见高耸的塔吊挥舞着“长臂”,大型挖掘机器隆隆作响,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呈现出铆足干劲赶进度的繁忙景象。
【资料图】
佛山市陶创园项目建设现场。/佛山日报记者陈意威摄
作为“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之一,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瞄准文化创意产业新赛道,从改环境、建载体、补功能、搞活动、引人才、优服务、拓空间七个方面全面发力,探索出“文化+”的跨界运营模式,初步形成小规模文创产业集群,奋力向“中国的美陶湾、世界的美陶湾”目标迈进。
项目建设提速补齐产业链短板
在位于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柒号陶仓研习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现在正在建设的是陶仓剧场和陶仓多功能厅,建成后可以进一步丰富园区文化交流活动。”美陶湾指挥办常务副主任何裕明介绍,改造后柒号陶仓研习基地拥有160张床位宿舍楼,并与广州美术学院、汕头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输送高校学生到此实习,园区已吸引3个陶艺大师工作室入驻,打造多个“上坊下铺”活动空间,为大学生和陶艺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实习的场所。
在柒号陶仓研习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佛山日报记者陈意威摄
据介绍,柒号陶仓研习基地位于海口大道以东、忠信路以北,占地面积约25.4亩,改造后建筑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开放,届时将吸纳众多青年创客、设计师和陶艺大师集聚。
与柒号陶仓研习基地相邻的陶创园也在加紧建设中。“我们在正月十一就全面复工,现在已完成地下室的施工,按照计划将在今年12月竣工。”佛山市陶谷创智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少杰告诉记者,陶创园项目占地面积约39亩,总投资约4.6亿元,通过“工改工”对佛山市电炉厂旧址进行升级改造,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数字创新和文创服务为支撑,打造国家级数智文化产业基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园区环境和载体建设。2023年,美陶湾将持续以“显山露水”为城市建设理念,着重把艺术融入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彻底改变老旧城市风貌,打造一个处处有风景、时时有体验、分分钟心动的美陶湾,同时加快红卫岗、柒号陶仓、星光园等物业载体活化提升,吸引链主企业、文创企业、科研院所集聚落户,补齐产业链中研发、设计等环节短板。
以赛事链接资源扩大文创品牌效应
得益于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超前规划,美陶湾被列入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后,通过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专业设计比赛广泛进入公众视野,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其文创品牌效应也逐渐凸显。
美陶湾创新服务中心一楼展厅,佛山市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展出了16个系列文创主题及文创单品。/佛山日报记者陈意威摄
在美陶湾创新服务中心一楼展厅,佛山市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展出了16个系列文创主题及文创单品。“我们通过举办石湾城市IP插画主题大赛,把石湾陶文化提炼成文化IP,将比赛成果开发成生活美学创意产品。”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先锦说,目前公司已经与不锈钢、陶瓷等行业的30多个厂家合作,开发出近20个品类200多款文创产品,让文化产业与佛山制造业跨界融合。
以赛为媒,是让美陶湾加速出圈的有力举措。2022年,美陶湾VI设计大赛启动,面向全球征集“美陶湾”品牌Logo、标准字、标准色、宣传语及设计应用等,迅速在全国设计圈掀起一股美陶湾热潮,集聚了全国各地优秀设计人才,并搭建起专业对接平台。在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创意周举办期间,美陶湾形象标识正式亮相各大展览和论坛,在无数参展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持续举办中国(佛山)陶瓷创意周、‘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刘传杯传统陶塑大赛等品牌陶瓷赛事活动,美陶湾不断吸引创意人才集聚,打通创意转化渠道,促进文创作品落地转化。”石湾镇街道党工委委员何沛钧表示,举办大型赛事能够迅速扩大品牌效应,助推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而实现文化赋能佛山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
集聚人才后如何让“湾漂”愿意来、留得住?何沛钧表示,2023年政府部门将谋划出台《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扶持办法》等配套政策,从平台建设、金融扶持、财税奖励、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扶持,同时结合青年创客的需求,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及制度保障,让青年创客在开放、包容、友好的环境下创作、创业、安居。
代表声音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美陶湾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列进:
“陶”是佛山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历史悠久。陶瓷产业也是佛山的支柱产业,闻名全国。佛山市、禅城区党委政府要继续高度重视并加大对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进一步将其建设好、发展好。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区镇两级财政压力较大,在对园区的金融支持方面,仅依靠财政投入、银行贷款不现实,建议要将政策性工具与市场化工具相结合,大力推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园区建设。(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
文/佛山日报记者陈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