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二代”的科技农耕田园梦

“看来要下大雨了。”佛山顺德均安,何伟华站在鱼塘边,望着阴沉的天空,掏出手机打开“当当鱼”APP,按下开关。鱼塘里的自动化全托管设备立刻启动增氧机,接下来将自行判断氧气量以及供氧时长,让人完全不用操心。

这里是珠江三角洲,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肥沃的土壤。水网纵横的顺德,更培育出“百里基塘十里桑”,诞生了千年花乡和丰饶的农产品。


(资料图)

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们洗脚上田,开启一种新生活。现在,他们的二代,选择重新回到田间,希望为产业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他们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为家乡的农作物开辟了更多市场,也让产业充盈着力量和生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制造业强区里,将农业与制造紧密相连,加快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左手农业,右手制造。”在顺德,乡村提供了一个支点,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亲近并融入这片土地,让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的图景。

一个个新想法落地:大数据养鱼和产品“出圈”

在顺德,年轻的“农二代”正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变革。

从父辈手上接过鱼塘后,何伟华就没停止过琢磨,他的目标是让“数据引导水产养殖”。

作为一个“80后”的顺德农业二代,何伟华有一个身份:广东勤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公司,研发了一款“当当鱼”水产数据交互应用平台,能为水产从业者和全国流通商打造更加便利的产品交易与信息交互平台。

而这一平台基础,是2013年何伟华启动的农业从业者数据。

早在10年前,大数据还处于雏形时,何伟华就与全国2000多个重点涉农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农业大数据采集应用服务,尝试把传统水产线上销售平台向水产信息管理系统转变。2016年,依托全国农业大数据,何伟华又建立了“中国水产连线”APP,开始从互联网PC端向手机移动端转移。

大概没多少人能想得到,大数据可以养鱼,成立不过两三年的“当当鱼”浏览量已经超过190万人次。

农业,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现代农业,正是融起一、二、三产业的原点。当何伟华将大数据引至水产养殖,梁钜东和何桂华正努力让各自的农产品品牌“出圈”。

陈村,中国年桔之乡。仙涌,是陈村最大种植基地之一。

一转进仙涌村,一个桔田时光的文创基地,摆满了各类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文创产品:年桔主题的可儿娃娃,留香持久的柑橘调香水,年桔制成的凉果,还有年桔种植“三字经”拓版竹简,而一旁就是陈村年桔直播间……这些都是梁钜东带头研发的文创产品。

桔场时光的年桔文创产品。

在这个“千年花乡”,年桔是春节前的引流担当。以往,人们来到陈村只是为了挑一盘心水年桔。但自从三四年前,梁钜东带着年桔协会与陈村镇政府共同打造“年桔IP”以及各类年桔活动后,这里有了年桔的研学,有了年轻人的身影,也有了更高曝光度的“陈村年桔”品牌。

同样链上电商的,还有“90后”的何桂婷。

作为顺德津津食品有限公司的二代,何桂婷创立了“鸿津食品”的牌子,正尝试给速冻行业打出“顺德品牌”。她一手组建的电商团队,帮助鸿津食品的预制菜“杀”入抖音各类大V直播间,对接刘耕宏的商务,正在排期上“东方甄选”。

在工厂长大的何桂婷从小就会做包子、干蒸。

出乎很多人意料,这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姑娘,在短短一年间,仅仅在抖音平台上,就将鸿津食品的销售额从几百元提升至几百万元,让低头抓产品的顺德预制菜,在消费者心中有了明确的品牌辨识度。

信息时代下的坚持:“我相信我是对的!”

年轻人的“入局”,给顺德农业带来新的思维和市场,更关键的是,这群从小耳濡目染的“农二代”,能更精准抓住农业发展的痛点和需求。

为什么要引入大数据?在何伟华看来,水产养殖鱼苗是关键,行业前期投入大、风险大,“没有经验很容易血本无归,有经验的人不一定能科学养殖,而数据能让圈内人科学养殖,为圈外人降低门槛。”

因此,无论是早期搭建鱼苗交易平台,还是后期的水产管理系统,何伟华都是希望打破水产交易中的价格不透明痛点,指导农民更科学的选择鱼苗进行养殖。

但这个想法,一开始是受到父亲的激烈反对。“没有用的,做农业都不上网,哪有农民会上网查水产信息?”一辈子从事水产养殖的父亲,坚持相信面对面的人脉才是生意之源,在互联网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网”里,是做不好水产生意的。

何伟华理解父亲的顾虑,但更相信时代的步伐,“至少目前证明我是对的。”何伟华说。

同样有这份坚持的还有何桂婷。年轻的她,回到公司不过3年,却要扭转老一辈对于市场投入的看法。

成立20多年的鸿冿食品是做鱼皮角起家,逐步覆盖了包点、丸子、干蒸、热狗等产品,主攻速冻火锅料市场,如今跻身火锅料行业的全国6强,并登上2023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

但这个品牌知名度不算高。原来的销售方式更偏向于批发,回来后的何桂婷则一直抓的是商超和直播的销售渠道,“总要有个准备,让企业‘两条腿走路’。”何桂婷说。

然而,在市场方面的投入,也很快受到质疑。在鸿津食品的创始团队中,许多老一辈的负责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投那么多钱在一个产出甚微的渠道上,甚至多次有“叫停”的打算。但何桂婷并不放弃,一遍遍地列要点,来说服叔伯一辈的高层。

“我坚持我是对的。”在何桂婷看来,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未来才有品牌溢价和话语权,而现在的食品行业中,建立品牌就是争夺蓝海。

相比之下,梁钜东有点不一样。他的回归更多来自于情怀,当家里人因为身体原因开始慢慢退出年桔的种植时,他便开始思考:什么是阻碍年桔产业未来发展的因素?“其实就是传承,因此关键是如何吸引年轻人。”梁钜东认为。

梁钜东在修剪年桔。

而做文创,打出一个IP,是梁钜东选择的路径。3年多前,他选择回到年桔行业。这个决定他没敢如实告诉父亲,“只是说租了一块地来试验一下。”但随后的几年,他都全身心投入至这个基地,“只要主业一赚到钱,就会投进去,即使到现在都没盈利。”

相似的情怀与初心:让智慧农业留住年轻人

一直以来,农业都被视为“靠天吃饭”的行业。起早贪黑喂鱼搞清洁,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护花浇水,让许多年轻人并不会将农业视为第一就业选择。

无论是家中产业已做出规模的何桂婷,还是从小在桔田和鱼塘边长大的梁钜东和何伟华,一开始都没有考虑。“专业不匹配”“想出去闯闯看看”“想尝试另一种生活”……但无论当初的理由是怎样的不同,如今回归,他们都有相似的目标——想让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

从做水产交易平台到开发APP,如今何伟华的“当当鱼”APP集纳养殖托管、实时行情、产品预售、电商指导以及农技团队上门等多种功能服务。而依托庞大且优质的农业数据,何伟华多年来坚持开发数据指令模型,目前已拥有38个农业端专利著作权。

何伟华目前已有38个农业端专利著作权。

如今,何伟华正在尝试让数据从云端落地,研发智能养殖机器人。“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全托管设备,包括投料、用药、增氧、水泵控制,都是根据最优AI算法智能控制设备电源。”何伟华说,目前两套设备正在测试运行,未来投放市场后将帮助广大养殖户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科学化养殖、自动化管理、精细化喂养、智能化监控。

当然,这一系列的数据化引入,自然是为了让年轻人养鱼更科学更省心。

而梁钜东做文创,瞄准的就是年轻人。他不仅推出产品,还与政府一起合作开发了年桔研学线路,举办活动、走进校园,让小孩子了解年桔的一生、体验年桔的种植。此外,他也在规划将年桔产品和周边的文旅、民宿结合起来,推出年桔主题路线去增加人们对产业的兴趣。

“年桔承托着一种乡情,一种人们对田园的向往,我们希望把年桔装点得更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年桔,从而投身到年桔的发展中。”在梁钜东的规划中,未来他希望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业优势,为年桔开发一套更方便的种植自动化方案,“让年轻人未来可以打着领带穿着皮鞋来到桔田。”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农业,今年电视剧《去到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年轻人乡村生活的新场景;新综艺《种地吧》也通过田园治愈了焦虑的都市人。

回归也是为了兴旺,产业是根基。广东省提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产业发展上,顺德一直致力于以品牌促进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围绕渔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三大领域,推动“粤字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申报、培育、保护和提升。

仍然很年轻的何桂婷,处在快速发展的速冻行业,她还没有感觉到吸引年轻人才的焦虑,“但未来,预制菜这个行业,一定需要挖掘的是年轻人市场。”

文/南方日报记者蓝志凌 李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