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头条丨南方深读 | 一场城企之间的双向奔赴

“没想到引来那么多人关注!”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一番“已视他乡为故乡”的发言后,福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王铭祥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产业链上的企业家朋友,好多打电话给我,想要了解茂名”。

“新茂名人”王铭祥,故乡在浙江宁波。2019年9月,一向立足长三角的东华能源作出战略调整,在茂名投资建设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从他乡到故乡,不到4年时间,他不仅将项目放在茂名,更在此次大会上作出“将总部迁至茂名”的重磅决定。


(资料图片)

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在共同的产业理想牵引下,开启双向奔赴。

应约

今年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在茂名南海岛上,东华能源总部及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启动。

节前,王铭祥早早便在茂名买了房,他还劝着公司几名高层一起跟着买,“一开始一些同事有疑虑,但我给他们反复讲茂名是个怎样的城市后,开始有人问我小孩读书怎么办,我知道大家动心了”。

其实,这个决定,下得并不容易。就在4年前,王铭祥从未想过,他和东华能源的发展路径,会因为一次朋友邀约的“一日游”而有了新的可能。

“当时我们有两个项目在做,一个是在连云港,一个在宁波,我不想一下子再开第三个。”王铭祥坦言,只是因为此前收到了从广东省里到茂名市里向他抛出的“绣球”,正好有朋友相邀,于是他带了个经理应邀前往。

“到了后我们直奔现场,一下车,就傻眼了。”王铭祥说,汽车一路开进盘旋颠簸的村道,绕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一个荒芜的堤坝。站在那里,目之所及只有一望无际的汪洋和像湖泊一样的古盐田。

“没有现成的土地,没有路,更没有水电等设施,甚至详勘都是搭木排操作的,要建起一个化工园来?”王铭祥心里直打鼓。

此前,作为在全球开展业务的烷烃资源供应商,东华能源深耕长三角23年,一直专注于烷烃资源的进口、销售和深加工。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东华能源,所谋划和拓展的项目,对原料的运输和存储要求很高,十分看重码头资源和土地资源。

东华能源烷烃资源利用项目 一期(Ⅰ)已建成试车,冲刺今年3月底投料试生产。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转机发生在随后与时任茂名市委主要负责人的会谈中。“茂名这次招商,是为了什么?”一见面,王铭祥就抛出了内心的疑问。

“为了氢能。”

四个字,直击王铭祥的心坎。丙烷脱氢是国内工业副产氢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丙烷脱氢和聚丙烯项目,替代传统的石脑油裂解、煤化工中煤制烯烃工艺,将为珠三角乃至全球市场供应充足、优质、环保的聚丙烯产品。

彼时,石脑油裂解、煤化工中煤制烯烃工艺仍是行业传统,但深耕石化产业的茂名已经在产业规划中谋求转型,寻求绿色能源项目替代。

“能有如此前瞻的战略发展眼光,让我心生敬佩。”本来准备扭头就走的王铭祥,心里燃起了小火苗。

那天晚上,两个人一直聊到深夜12点。第二天上午,茂名马上组织相关部门,为王铭祥详细介绍茂名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思路。会后,王铭祥邀请茂名一行择日到东华能源南京总部考察。

不到10天,茂名市招商团队就出现在了南京。团队带去了园区规划、港口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方案。“一摞摞材料,实打实的诚意,让我感受到广东干部的热情和干劲。”王铭祥说。

王铭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南方日报记者 陈锴进 摄

攻坚

今年春节假期,在茂名港吉达港区液体散货码头,海上管廊施工不停歇,正冲刺2月底交付使用——这是东华能源茂名项目的自建配套码头,用于原料及产品的装运。

项目的快速推进,让王铭祥非常惊喜。开工前,通常要2年才能完成的审批,茂名只用了6个月;从签约到开工仪式,原本至少要1年,茂名只用了7个月;通往园区工地的硬底道路,不到2个月就通了,从市区到园区时间缩短了40分钟;从开工到试车仅19个月,远小于同类装置平均24个月的建设周期。今年3月底,项目一期一阶段就要投料试生产了。

项目在快速推进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让王铭祥念念不忘的那条动工前就修好的路。

“当时到处都是虾塘和古盐田,想要在2020年3月项目开工前完成通水、通电、通路,非常难,又碰上疫情,更难了。”负责修路的茂名滨海新区建设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吕崇君回忆说,“但我们用了31天,抢通了4公里的吉达大道”。

在吕崇君看来,东华能源项目的快速推进背后,是另一群人为了一个城市的梦想拼搏实干、攻坚克难的故事。

东华能源烷烃资源利用项目加速建设,高峰期超七千人同时施工。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我们抢时间、抢程序,是为了把更多前置性的工作做好。在办理手续时,各级相关部门也为我们‘开绿灯’。”亲历了招商工作的吕崇君说。

早在项目洽谈和签约之初,考虑到东华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茂名市就建立了专人服务机制,全程服务到底。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宁双林是东华能源茂名项目的主服务官。项目上的大小事情都会汇总到他那,由他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用工短缺时,他还赴陕西、贵州等地“点对点”招揽技术工人。

吕崇君在车上与项目方相关负责人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走南闯北几十年,很难碰到这样的地方干部,愿意接受并积极配合企业的想法,扎实地去落实。广东有着浓厚的重商文化,非常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王铭祥深有感触地说。

道道全粮油茂名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传玉对此也感同身受。道道全粮油全国5个基地之一的茂名基地距离东华能源茂名项目约10公里。去年6月2日,茂名广港码头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获得海关总署的批准,道道全茂名基地获得进境粮食作业资质。

“广港码头是一个临时开放口岸,办理此资质在全国没有先例可循。在茂名市政府的协调下,我们开创了首例。”汪传玉说,“我们的投资经历跟东华能源如出一辙,只是故事的由头不一样,但是得出的结论和感受是一样的。”

如今,经过数千人日夜兼程奋战,曾经的荒滩上,初步崛起一座现代化绿色化工产业园。

布局

在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办公区入口,一幅名为“烯烃大树”的树状示意图引人注目。

粗大的树根茁壮成长,乙烯、丙烯、丁二烯、氢气等“枝干”,在高端医用材料、3D打印材料、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氢能源利用等领域,结出一个个具体且种类繁多的“果实”。

丙烷脱氢,作为能耗最小、碳排放最少、最为清洁的丙烯生产方式,很好地契合了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路线,成为企业发展化工,实现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选择。

东华能源与茂名的这场产业奔赴背后,是双方对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革命的敏锐反应。尤其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传导到产业层面的能源绿色转型步伐日渐加快。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沙盘。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国内聚丙烯销售市场份额中,长三角占了30%,珠三角占40%。当东华能源将目光投向珠三角时,拥有优良港口条件与石化产业背景的茂名,就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纪红兵认为,茂名靠近世界市场主航道,与中东原料和东盟市场的距离相对更近,对东华能源生产成本和贸易开展都非常便利。

如今,尽管东华能源的项目还在冲刺投产,当家人已决意将总部迁至茂名。“搬迁总部不是轻易能做到的事,但如果国际油气价格平稳,对于做丙烷脱氢的东华能源来说,将总部搬迁到茂名能更好地发挥其贸易优势。”纪红兵说。

航拍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建设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发展

茂名这座“南方油城”,随着东华能源项目的引进,得以紧跟产业变革趋势,抢占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奔向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绿色石化是广东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之一,沿海经济带绿色石化世界级产业带逐渐成型成势。从区域布局看,包括东华能源所在的茂名石化基地在内,广东五大石化基地全部布局在沿海,其中三个位于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

相比传统石油化工构筑的产业链,作为气体化工代表的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为茂名开辟一条全新的产业链。纪红兵预测,东华能源将在茂名乃至广东带动形成千亿级重大产业集群。

“包括东华能源在内的长三角同类项目,也还是单个项目生产。如今在茂名形成一条产业链的规划,这是茂名乃至广东能源发展的机遇。作为国际性企业,其迁入也为广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了有利条件。”纪红兵说。

今年伊始,广东吹响了“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发展奋进号角。这更加坚定了王铭祥在茂名投资的信心:利用烯烃产业重新调整的机会,用油气双龙头在茂名打造全球最大烯烃基地,利用高温气冷堆技术解决产业园区动力源问题,打造零碳产业园。

落地以来,在东华能源的带动下,广州工控联手打造丙烯腈产业链项目、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建造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中核集团等更多的下游企业加入进来……一个新型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正在粤西海岸加速崛起。

截至2022年底,广东实有民营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王铭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期盼:“政府和企业最好的关系是双向奔赴,在共同的目标基础上建立合作,就会少很多推诿扯皮、斤斤计较,城市和企业在发展中就能实现共赢。”

关键词: 东华能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