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闻】不误农时不负春,岭南水乡耕耘焕发新气象
惊蛰至,万物生。和煦的春风吹拂岭南大地,一颗颗饱满的种子伴着化肥播撒进肥沃的土地,等待生根发芽;大型自动化农机驶过连片种植基地,留下一片良田;千亩美丽渔场的碧波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批批鱼苗将陆续入塘……俯瞰佛山大地,春耕画卷正缓缓打开,丰产丰收的希望正在田野里孕育生长。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渗透到“三农”领域,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渐显著,科技已成为农户春耕时不可或缺的好工具、好帮手。放眼智慧种田的时代,一批又一批新技术、新种苗、新农机正逐渐移植到佛山的山川、田野、鱼塘,千百年来农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正在逐渐改写。
生机勃勃
(资料图)
不误农时不负春佛山农户忙春耕
工作人员将旱稻种子和化肥分别倒入直播机的机舱,伴随着机器发动后“隆隆”的轰鸣声,种子和化肥悉数落入翻整好的泥土……这是日前三水区南山镇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的旱稻试种工作现场。
“这就是旱地直播,直接将旱稻种子播种到泥土里,打破了传统水稻种植育秧后再将秧苗插入水田的做法。”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生产技术专员陶新婷介绍,旱地直播实现了翻地、旋耕后直播机直接下田播种,减少了上水、搅浆、插秧、育秧等环节,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水资源,预计产量能超400公斤/亩。
高明区更合镇的鸿丽蔬菜种植有限公司也提前准备好500多亩良田,并做好土地翻新、秧苗培育等农耕准备工作。“针对水稻种植,我们用上了播种机、插秧机、打浆机等现代化农机,推行大面积机械化耕种工作。”公司负责人梁庆权介绍,公司使用的打浆机能让泥水充分混合,方便水稻吸收和生长,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打浆机速度快、效率高,单位完成工作效率是人工的5~6倍。
三水区芦苞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即将播种的水稻秧苗正在室内工厂化培育,室外600多亩的农田种有芥菜、菜心等蔬菜,等待农户采摘。
“这造蔬菜收割后,室内培育的秧苗就可立刻栽种,实现蔬菜和水稻种植的无缝衔接。”望着绿油油的农田,该合作社负责人叶桂柱介绍,水稻生长周期有100多天,20天的室内培苗可以让水稻真正占用土地的时间减少至90天,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合作社每年可以种植两造水稻和三造蔬菜。”
提质增效
先进农机进田间智慧农业促生产
作为广东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佛山市明丽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庆斌这个春天尤为忙碌——既要忙着水稻育秧,又要给自主研发设计的新型打浆机做高强度内部测试。
“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改良,我们对传统打浆机做了大胆的结构创新,将高端汽车的链条传动技术移植到打浆机上,打破了传统打浆机齿轮传动能耗高的问题,节省能耗超30%;通过独特的螺旋结构重新优化了刀轴入土角度,实现效能提高超50%。”梁庆斌介绍,在100马力情况下,该款农机实现了6.6米耕宽,是目前全省耕宽最大的农机,一天作业面积可达200亩,“现在我们已将这台打浆机投入内部种植,全面测试机器的使用寿命。”
梁庆斌在农机研发和农技创新上不止于此。他为插秧机加入侧深施肥系统,插秧时同步精准施肥,精确捕捉水稻最佳用肥时间;自主研发8层立库式机械育秧机,提升育秧密度、破解育秧空间限制;引入水稻密苗育秧技术,降低秧盘使用数量、节省人工、提高秧田利用率……“我们研发的大型农机除了自用,还会对外输出服务,去年春耕期间就曾为周边超2000亩农田提供农机服务。”梁庆斌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也是鱼苗投放的关键时期。多年来,生生农业集团积极联合中山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水产品种选育、发展种苗资源库等工作,并基于长期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探索,打造自有的智慧渔业系统。
“这套智慧渔业系统将传统养殖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融合,能对鱼类生活环境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改变了以往试纸检测、看水养鱼的模式。”生生农业集团副总裁兼董事长助理符仕发介绍,该系统还打通了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等全价值链,实现全产业链可追溯、可溯源;和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应用这套系统后企业的人工成本降低约30%,资源利用率可提高10%~15%。
佛山市高明区凌霄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符文龙也围绕着无人机植保工作,为高明更合镇吉田村周边的农户提供服务。符文龙介绍,目前公司已准备好充足植保无人机及其配件,并为需要维修无人机的农户提供周转机服务,“已经有几家农户向我们预约了无人机植保服务,预计服务面积超700亩。”
结构优化
生态养殖受青睐高值产品提效益
开春以来,佛山市顺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猪种优化和鱼塘改造两大内容展开工作,在积极引进优质猪种的同时,引进了“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全面提升公司鱼塘的养殖生态和渔获质量。
“现在消费者更注重健康,猪瘦肉更受市场欢迎。为了跟上这一市场趋势,我们淘汰掉了一批低瘦肉比的肥猪,投入36万元购买120头体形更佳、瘦肉比更高的母猪。”佛山市顺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监事吕小辉介绍,为响应佛山全域鱼塘改造号召,公司拿出70亩鱼塘开展改造,“改造后,鱼塘水质将得到质的提升,我们将养殖生鱼、黄骨鱼、桂花鱼等高价值鱼类,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作为市内率先实施“美丽渔场”建设的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广东顺德均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计划今年完成鲜活水产品生产7500吨以上,实现产值1.2亿元。
庞大的养殖规模对绿色养殖、生态养殖有更高的要求。广东顺德均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胡成杰介绍,公司始终坚持无抗养殖、生态养殖。去年底,均健微生物菌藻基地正式投入试产,针对园区的水质微生物调节、水生动物无抗养殖安全等方面展开工作,“养鱼先养水,灵活使用微生物产品不仅能提高养殖基地生产用水质量,还能保证基地产量稳定,减少传统养殖中不良用药的情况,减轻鱼塘生态负担,提升产品风味口感”。
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积极通过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打造品牌的方式,不断优化合作社的产品结构。“我们打造了健叶生态米、健叶香米两大品牌,并种植水果玉米、小宝西瓜和雪梨瓜等多个经济作物。”叶桂柱介绍,健叶香米和水果玉米已成为健叶旗下最具代表性的高价值经济作物,颇受市场欢迎。
文/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 刘公平